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腰椎間盤各部分(髓核、纖維環及軟骨板)在不同程度退行病變后,又在外界因素作用下,致使纖維環破裂,髓核從破裂處突出而致相鄰受刺激或壓迫,從而使腰腿產生一系列疼痛、麻木、酸脹等臨床癥狀。是臨床上常見的腰部疾病之一。本病多發于20-40歲間,而且男性多余女性。其發病史與性別、年齡、職業特點、外傷史及受寒涼史多有關聯。平頂山腰椎盤突出正骨復位中心為您分析腰椎間盤突出病因有哪些。

青春期后人體各種組織即出現退行性變,其中椎間盤的變化發生較早,主要變化是髓核脫水,脫水后椎間盤失去其正常的彈性和張力,在此基礎上由于較重的外傷或多次反復的不明顯損傷,造成纖維環軟弱或破裂,髓核即由該處突出。
腰椎間盤突出的基本因素是椎間盤退變,但是導致椎間盤椎間盤突出癥的誘發因素尚未有明確定論,但是有些因素與其有關。
(1)脊柱的結構因素:脊柱畸形,包括脊椎的對稱或者不對稱的移行椎,脊柱側彎;脊柱生理彎曲度變直誘發的脊柱生理曲度變直。生理曲度變直常見于年輕人中的長期久坐者。
(2)生理因素:
1、年齡 腰椎間盤突出的發病率在中年30-50歲較高。青島醫學院209列病人中20-40歲占64.46%,40歲以上占34.92%,近年有不斷年輕化的趨勢,我們臨床見過9歲的病人。
2、身高 男性超過1.8m,女性超過1.7m及較大的腰椎指數和肥胖時,腰椎間盤突出的發病率高。
3、性別 腰椎間盤突出男性多于女性,約為2:1,美國椎間盤的發病率男為3.1%;女為1.3%;芬蘭的發病率男為1.9%,女為1.3%。
(3)種族和遺傳因素: 印地安人,愛基斯摩人、非洲黑人發病率較其他民族明顯低.武漢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曾有報告,15年內發現同一家族中有血緣關系有兩人或者更多人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統計有20戶24列,有陽性家族史的病人中,21歲以前發生腰椎間盤突出的相對危險性估計大約高出5倍。

平頂山腰椎間盤突出專家王天亮大夫出身中醫正骨世家,在祖輩的長期培育教誨下深得診治真傳。在三十多年的臨床實踐中不斷研究探索,同時注重汲取借鑒全國各正骨名家之長,卓效,無痛的正骨手法——“微調正骨術”。該療法與治療無菌性炎癥相結合,能有效影響患處病理改變的內外平衡因素,恢復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使其“筋覆其槽,骨對其縫”,從而達到使疼痛消失的治療效果。